1942年5月,太行山南爻铺一带,日军将八路军总部团团围住。
总部里除了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还有北方局党校、记者、银行干部等,携带了大量物资,大部分都是非战斗人员。
这时候,385旅13团副团长肖永银正在北方党校学习,突然被召回指挥部队,带着这些非战斗人员突出日军的包围。
这个过程中,非战斗人员严格服从军事指挥员的命令,没有像“白校惨案”那样没有听从军事指挥员命令造成严重后果。
“白校惨案”的教训是深刻的。
杨成武建议白校的领导跟着一分区的一起走,到安全的地方再单独行动,可白校的领导看着学生们累惨了,心软了,侥幸心理作祟,就拒绝了杨成武的建议,自己单独行动,结果造成了惨案。
这告诉我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不听指挥,后果很严重。
肖永银的“临时救场”显得尤为重要。
当时,13团团长带大部分部队去执行其他任务,政治部主任带着不到两个连和团直属队参加保卫总部的战斗。
这时候,军事指挥官来了,立马接管了指挥。
此时,彭总已经成功突围,政治部主任罗瑞卿指挥总部的这一大摊子还在包围圈里,罗瑞卿将指挥总部突围的任务交给了肖永银,包括自己在内都听肖永银命令。
肖永银带着部队和总部在山里和敌军周旋了几天,终于找到空隙突出重围。
出去后,罗瑞卿告诉肖永银,还有几十个记者在包围圈里,让肖永银回去把记者们带出来。
此时肖永银手里就不到两个连的兵力,按照罗瑞卿的命令重新回到包围圈里去找记者们。
回到包围圈中,一路上找到了记者还有掉队的总部其他工作人员几百人,藏在一个小山沟里,此时肖永银发现一批日军正在向另外一个方向前进,就尾随其后伺机而动。
13团政治部主任带领一部分战斗人员在前,肖永银殿后。
掉队的冀南银行的工作人员看见这支队伍,就央求团政治部主任带着他们一起突围,结果被被拒绝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包袱”够大了。
银行工作人员只能躲在路边等,碰见肖永银的殿后部队,又央求肖永银带上他们,肖永银就带上了。
肖永银对这些非战斗人员要求很简单,跟着团旗走,旗走你走,再不要掉队了。
休息就休息,见到饭就吃,这会谁也顾不上多照顾你们,你们也就别客气。
半夜,到了一个村子,肖永银命令休息四个小时,搞饭吃,饭刚做好,侦察员报告有日军接近这里,肖永银命令停止吃饭,天亮前必须赶到南边的大山里,这时候,刚做好的小米饭还冒着香气,很多人舍不得抓起来就往嘴里塞,肖永银大骂一句“要命还是要嘴”,这些人赶紧放弃吃饭,跟着团旗就跑。
终于在天亮前钻进南边大山休息。
但此时还没有突出包围圈,不过经过这些事,非战斗人员都变得井然有序了。
肖副团长令出必行了,让走就走,让睡就睡,七天七夜后,才钻出日军合围圈,将这些工作人员交给了129师师部。
肖永银带着非战斗人员成功突围,其实就是一点,战争时期,所有非战斗人员必须听从军事指挥员的指挥。
罗瑞卿都把指挥权交给了军事指挥员,其他人更得这么做。
对比一下杨成武梯子沟突围后的情况,杨成武建议白校的领导跟着一分区的一起走,到安全的地方再单独行动,可白校的领导看着学生们累惨了,心软了,侥幸心理作祟,就拒绝了杨成武的建议,自己单独行动,结果造成了惨案。
在关键时刻,是“要命还是要嘴”?
肖永银的选择是:先要命,再要嘴!
这告诉我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要像肖永银一样果断决策,听从指挥,才能化险为夷。
肖永银的“非战斗人员突围大作战”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的成功,更是一次指挥艺术的展示。
他通过严格的纪律和果断的决策,带领非战斗人员成功突围,避免了类似“白校惨案”的悲剧发生。
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关键时刻,听从指挥、果断行动的重要性。
肖永银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这种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肖永银一样,果断决策,听从指挥,才能化险为夷,取得成功。
在关键时刻,是“要命还是要嘴”?
肖永银的选择是:先要命,再要嘴!
这告诉我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要像肖永银一样果断决策,听从指挥,才能化险为夷。
本文旨在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杜绝任何低俗或不良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辉煌优配-股票十倍配资-中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可查的实盘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