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李先生因慢性肾衰竭已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三年。最近几个月,他逐渐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夜间尤为严重,严重影响睡眠。“痒得睡不着,甚至想用热水烫洗来缓解。”李先生表示,瘙痒主要集中在背部、前臂和小腿,搔抓后出现条状抓痕、血痂和色素沉着。
李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无数透析患者正在经历的痛苦现实——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瘙痒(CKD-aP)。长期以来,这种顽固性瘙痒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中国原研创新药安瑞克芬的Ⅲ期临床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意味着这一长期困扰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难题迎来重大突破。
8月30日,“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瘙痒(CKD-aP)创新药Ⅲ期临床成果数据全国分享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的安瑞克芬的III期研究者、肾病专家共襄盛事,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揭开慢性肾病瘙痒治疗从 “对症缓解” 到 “精准靶向” 的全新篇章。
“作为肾内科医生,我们每天面对的不仅是肌酐、尿素氮的数字,更是患者被透析后各种并发症带来的‘难言之隐’的痛苦折磨,CKD-aP就是其中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主任陈江华在分享中介绍,研究表明,近80%的透析患者受到CKD-aP困扰,中重度瘙痒者高达40%[1],他们彻夜难眠、抓痕遍布,甚至有人因无法忍受而放弃治疗。“但长期以来,我们只能用抗组胺药、保湿霜等普通抗瘙痒治疗的方法,绝大多数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这不仅是医学难题,更是对患者尊严的考验。”陈江华感慨道。
“去年10月,在美国肾脏病年会(ASN)主会场,我代表中国团队报告了安瑞克芬Ⅲ期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今天,这份成果正式发表于《The BMJ》,这是我国肾脏病界首次独立完成的自主研发创新药研究问鼎国际医学顶刊,标志着我国肾脏病治疗创新药研究获国际学术界高度认可。”该研究主要研究者之一,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必成教授介绍,“在CKD-aP的机制研究中,阿片系统失衡是最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海思科医药的安瑞克芬则采用‘氮杂螺环结构’提升κ受体选择性,以‘四肽母核’降低血脑屏障穿透率,实现外周高效止痒的效果,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辉煌优配-股票十倍配资-中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可查的实盘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