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就是现在——中伏。可是很多人只看到了热,没看到“湿”和“寒”也藏在其中!
可能有朋友会疑惑:这么热的天,怎么还会寒?
这就得从中医讲的“天人相应”说起,每年中伏,是阳气最盛的时间点之一,人体表面热,但体内很多人却是外热内寒。
所以这个时候,借助外界的阳,可以把藏在里面的寒湿逼出来的!
图片
一碗化寒湿的汤今天侯老师分享的这碗汤,名字叫做——生姜紫苏扁豆汤,光听名字,就知道这碗汤祛湿化寒、温中健脾,专门为三伏天而生。
材料如下(按2~3人量):鲜生姜 5片;紫苏叶 5~10克;白扁豆 30克;赤小豆 15克;陈皮 3克;鸡胸肉或瘦肉片适量(不放肉也可以)
这些食材搭配,每一味材料都有讲究:
| 1. 生姜:通阳驱寒生姜是三伏天的头号明星,尤其适合脾胃虚寒、手脚凉、早晨大便溏的人。姜能温中散寒,把被“锁在里头”的寒气驱赶出去,激活脾胃的阳气。
| 2. 紫苏叶:解表祛湿紫苏是“芳香化湿”中的翘楚,还能行气和中,适合中伏湿热夹寒、脘腹胀满的人用。尤其是夏天吹空调后出现的“头昏脑涨”,紫苏煮水喝立马舒服。
| 3. 白扁豆 + 赤小豆:健脾祛湿白扁豆健脾而不燥,赤小豆利水除湿又养心,搭配一起煮汤,既温和又有效,适合夏季湿气重、体虚乏力、舌苔厚腻的人群。
| 4. 陈皮:调中理气中伏很多人胃口不好,一吃就胀,有点风一吹就腹泻,这都是“气机不畅”的表现。陈皮一入汤,气机就顺了,饭吃得下,汤也不腻。
图片
做法和喝法做法:白扁豆、赤小豆提前泡3小时;锅中加清水,放入豆类、生姜、陈皮煮沸;转小火煮40分钟;最后10分钟加紫苏叶和肉片(可加少许盐调味)。
喝法:
每天午饭或晚饭后喝一碗,趁热喝,发发汗,最有效;
连喝7~10天效果明显,建议三伏中段喝足7天;
若容易腹泻,紫苏、生姜分量减半;
若本身有便秘、火旺(口干舌燥),可加几片生地或麦冬中和。
图片
哪些人适合?这碗汤并不是人人必喝,但以下几类人尤其建议试试:
老寒腿、腰酸背痛、风湿顽疾反复发作;
夏天胃口不好、饭后腹胀打嗝、食欲低下;
长期腹泻、晨起大便不成形的人;
空调房待久了,常感觉乏力、困重、没精神;
舌苔白腻、舌头胖大的湿气重人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辉煌优配-股票十倍配资-中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可查的实盘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